(20240723更新)闲来翻看邮册,意外发现收藏中有一枚港大邮票似乎是变体——油墨加多了,英文票铭“$1”和“HONG KONG”之“HO”上方出现了三处尖锐的蹭脏痕迹。
——————————————
(9.10更新)没忍住,拆了这个鼓鼓囊囊的首日封。从香港首日实寄英国汉普斯特德(Hampstead),到今年整整六十年,从香港到英国,从英国回流到内地,居然都没有被拆开。
小心翼翼地从侧边用小刀裁开,里面果然别有洞天。
除了此类首日封都标配的一张纪念卡片之外,里面还附了一张老照片,像是一群人在聚会。卡片上写了“Much love from the Tais”(来自戴氏夫妇的爱?),照片背面字迹比较难于辨识,只能勉强看清楚“Tsim Sha Tsui Health Clinic”(尖沙咀健康诊所),可能是这座房屋的名字。
香港的人名译写方式和内地不同,很多时候是以粤语而非国语为基准,比如现任特首林郑月娥的英文名就是Carrie Lam而不是Carrie Lin。所以内地人(粤语区除外)见之往往不敢贸然读出。我也是拆看了信纸之后才确定这位医学博士名叫“戴恩瑞”(英文作En Shui Tai)的。这封信跨越千万里到了英国,却并未被拆看;现在我看到了,却苦于字迹潦草,无从辨读。大概还要求教于方家,以知晓其内容吧。
——————分割线——————
(9.9更新)前不久收到了一件从香港大学临时邮局寄出的首日挂号实寄封,从大学临局寄法国巴黎。我不懂法文和法国邮件书写习惯,大概收件人住在巴黎十六区?当时港币1元可以寄一封到法国的挂号信(现在香港邮政寄一封重20g的挂号信到法国,即使选择平邮而非航空,也要至少港币20.1元),由此可以想见下文那些贴双联、四方联结果就寄个香港本地的大佬之财力。
这封信字迹相当难认,但可以大概看清楚背面的寄信人落款。加以信封里装着的香港大学出版社(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相关人员专用信笺纸,大概可以确认,寄信人是当时港大社的负责人之一,法国人魏智(Henri Vetch)。魏氏早年间在北平开设了法文图书馆,任经理,赞助过很多汉学研究著作和论文的出版或发表,其本人被认为在北平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汉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可惜的是,魏氏用人不察(也有说法是魏氏知情),他在抗战胜利后招聘的一名日本籍编目员其实是个前军官,受美国中情局的雇佣,从事间谍活动。这个间谍和另一名意大利籍间谍一起谋划于1950年庆祝建国一周年大典上炮轰天安门城楼,结果还没动手就被抓捕,连同迫击炮和炮弹、手榴弹、毒药、几千张新中国党政领导人情报卡片等一大堆证据都被查获,无可抵赖,双双定了枪毙。魏氏受此大案牵连,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但实际服刑时间好像并不久就出来了。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证明他和这个案件的实质性关联可能并不大。顺便说一句:当时出庭指控他们的时任北京市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是首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大将兼着。
说起来,这个封其实是我今年2月份买到的,以一个相当优惠的价格在拍卖中胜出,从法国寄出。结果八月底才收到。我一度已经联系卖家开始退钱了。
———————以下原文———————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1911年创立,其前身是香港西医书院和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孙中山就是香港西医书院的首届毕业生之一,因此也被视为香港大学校友。
香港大学不仅是香港第一所公立大学(第二所是香港中文大学,那已经是六十年代的事情了),就是放在全中国境内来看,也是较早成立的西式现代大学。不过由于各所大学在校史追溯上可谓“各显其能”,如果非要争论谁是“第一”,倒也实在没什么意思。
作为集邮者,对我来说,香港大学还有一重特殊身份——它是两岸四地首所获得由官方发行校庆纪念邮票之殊荣的大学(1961)。内地首所获此殊荣的大学是北京大学(1998),澳门则为澳门大学(2006),台湾则为新竹交通大学(1996)。
目前作一个不完整的梳理,两岸四地获此殊荣的大学大体上按时间排序,应该有:香港大学(1961、2011)、交通大学(1996-台湾、2016-大陆,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新竹交通大学同根同源)、北京大学(1998)、东吴大学(2000)、淡江大学(2000)、“国防医学院”(2001)、高雄医学大学(2004)、复旦大学(2005)、澳门大学(2006-校庆,2014-新校园)、同济大学(20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兰州大学(2009)、台北科技大学(2010)、清华大学(2011-校庆·大陆、2011-校庆·台湾,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同根同源。2021年大陆又发行个性化校庆邮票)、南京大学(2012)、中共中央党校(2013)、武汉大学(2013)、天津大学(2015)、四川大学(2016)、浙江大学(2017)、台北商业大学(2017)、中央美术学院(2018)、中兴大学(2019)、南开大学(2019)、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厦门大学(2021)、山东大学(2021)、台湾师范大学(2022)、东南大学(2022)、北京师范大学(2022)、云南大学(2023)、东北大学(2023)。另,据称新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山大学校庆邮票将于2024年发行。
冷知识:作为台湾地区最有声望的高等学府,台湾大学迄今尚未获发一套专属的校庆纪念邮票。
1961年,香港大学迎来五十周年校庆。当时的香港邮政当局为此专门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一枚,影写版印制,面值颇高,为港币1元。邮票的主要图案为香港大学校徽。校徽中的金狮和邮票下方的”University Golden Jubilee“(大学金禧)英文字样呈金色,可能是金粉。整枚邮票上仅“香港”(发行地)、“壹圆”(面值)两项基本信息系中文。还有一点令人不能不感慨:那会儿老太太就在任了(邮票右上角她的标志)。
香港邮政当局很重视此枚邮票发行和推广相关事宜。邮票正式发行日为1961年9月11日,而在此之前,邮局已于9月8日起,于香港大学校内开设一间临时邮局,配备特殊邮戳,带有“University P O Hong Kong”(大学邮局,香港)字样。这也可以理解为这枚邮票的“原地”戳,如果要类比,大概相当于“珞珈山”的邮戳配武汉大学百廿校庆邮票,或者“人民大会堂”配每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开会的纪念邮票。
所以下图这个首日封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早产儿”——它是临局戳的首日实寄封,但不是邮票的首日实寄封。免责声明:都快过去六十年了,公布这些信封而不打码应不至于对今人产生什么影响。
邮票发行首日的临局戳是最令人瞩目的。
不过按我个人感受,最难得的是以下这枚,因为它同时击中若干个目标:原地临局戳、首日、实寄、挂号、公函封、特殊戳记。可惜内件已经丢失,不知这封信当时寄给了哪个幸运儿。更魔幻的是,我后来在赵涌上查到了这枚封,当时它和另一枚原地封一起参拍。那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后来,此封为我从一位内地邮商处购得,而另一枚封却出现在了Facebook上的某场香港本地老邮线上拍卖会中。
以下数枚皆为陆续收集所得,有挂号有平寄,品类繁多,未知其中奥妙。
接下来也是一件比较奇特的封——不知何等人寄信舍得一下子贴个面值四块大洋的四方联?从前示诸件来看,这恐怕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挂号邮资范围。不过想想40年代还曾经有人用面值十块钱的邮票贴首日封(这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半月至一月的工钱),不禁感慨:还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3.25更新)邮票发行之后,前述大学临时邮局并没有立即撤销。据有关文献记载,它一直运营到1961年9月22日。此前,我只有临局首日戳,没有结日戳(也就是最后一天的戳)。后来,我在某海外网站的一次拍卖中见到一件极佳的结日封,如下图所示。起拍价3欧,我小心翼翼地私戳卖家,问能不能10欧直接买断——我怕万一炒到20乃至30欧甚至更贵,就可能不划算了。卖家断然不许,声言“肯定能拍到比这个更高的价格”。没想到,因为没有竞争者参拍,我最后就以3欧拿下了这个封。为免卖家反悔,特嘱其以挂号信寄送,以备查考行踪。欧耶。
(7.3更新)前段时间在eBay购得一件带直角边纸的港大金禧邮票四方联,意外地发现其色标与已有的四方联实寄封所贴之四方联不同。经过仔细比对,可知此款邮票当时曾有至少两种版式:一版色标为“1A”,另一版色标为“1B”,但最终呈现出的印刷效果毫无二致。
就出处无特别说明者均系本人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