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片]京西香山与《红楼梦》

发起人:古法糖芋苗 · 2022年4月10日

北京植物园位于京西香山脚下,内设园中园曹雪芹纪念馆。此行中,正路一侧放置了许多此地与《红楼梦》的关联趣闻,着实长见识,遂来分享~

一说晴雯病得“七死八活”,“七死八活”实为香山地区旗人的一句谚语。乾隆时期香山共建六十四座碉楼,每个旗营各有八座,其中只有一座可以登顶,称为“活碉楼”,其余七个实心,称为“死碉楼”,即为“七死八活”。现今北京植物园内仍可见两座碉楼,恰是一死一活。

又说宝玉初见黛玉时道“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而所谓的“黛石”恰为香山一带“特产”。旧时香山确有以黛石描眉、染发的习俗。因此有许多猜测《红楼梦》中的“黛石”即来源于此。

最奇趣的是宝玉对袭人的评价“公道老儿”。在香山地界早前有一植物就名唤“公道老儿”,清入关初份儿地分界多有纠纷,就有人提议以“公道老儿”为界,它根须发达、不易损坏,因此农民也多用此草划分地界。由此也多猜测,小说中“公道老儿”一评很可能来源于此。

 

好在一日行山,闭馆前匆匆赶及园中的曹雪芹纪念馆(一说为曹雪芹在京居所,存疑,无史料实证,因此种种提及与香山地界有关联的物事均为推测),房舍还是比较矮小简陋。趣闻里提到《红楼梦》甲戌本中有言曹雪芹的写作环境是“瓦灶绳床”,即土胚烧制的简陋炉灶和马背民族常使用的折叠行军床,这也与旗人与香山一带民众的生活方式重合。早前这里设有红楼梦邮局,现已撤除,故居正房现仍为芹圃学坊,售卖各类文创。

万万没想到!线下居然比线上还便宜!嘻嘻,觉得还蛮有特色遂入手了一套~和家人分享评价画风很清代时,被点醒《红楼梦》就是清代作品,自然自然,插画也画不成早前去。

清 · 孙温 绘

 

今儿刚巧预售《红楼梦》(五)邮票,为了以后不后悔(害怕溢价),早起抢到了一张小型张。这次小型张以「寒塘鹤影」为题,即史湘云与林黛玉月下联诗,正是于此黛玉以一句清奇诡谲的“冷月葬花魂”和对了湘云的“寒塘渡鹤影”。今再翻明信片,才发现原来我最喜欢的这张所绘也正是此景,即第七十六回的《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明信片每一张背后都有出处与小说中应景的诗词作衬,颇有特色。最最关键!哈哈主要是线下居然比线上便宜十块钱耶!!这我一看可不得了,遂二进店把它拿下!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

 

原画《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为绢本工笔,现藏于旅顺博物馆。有评,“此画笔法精细,设色浓丽,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人物采用写真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年轻女子,弯眉、细眼、樱桃小口,身材窈窕,长颈削肩,给人以纤瘦柔媚、弱不禁风之感。人物的衣褶裙带勾染并用,线条流畅飘逸。”

经此评引导,我再一看,确实如此,只是人物面部多有雷同,需靠衣着饰物方能分辨。

这张也是我很喜欢的,秋日食蟹图,亭庭中皆摆满膏蟹,实在诱人~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

 

《红楼梦》我尚未全部看完,只不过经此一览,倒对其生出不少兴趣。此行方知原来《红楼梦》还有一蒙古王府藏本版,含清世家子弟批语七百余条,借批辅阅更易读懂书中人物种种情境下言语行径的隐藏含义。(本来有个例子很有趣的,我刚刚找了一下我没拍下来啊啊啊啊)嗯,非常有意思,如果尚未读过《红楼梦》的,我会更推荐去读一读这版,有当世前人的批注,也许揣摩的会比后人更为贴切。我还蛮感兴趣,哈哈不过我不是红迷,有朝一日把手里这本看完就了不得了,毕竟我电视剧版本也还没看完嘞。

本来我所了解大概也仅限园中一览的几块展板外加小型张设计者的创作构想,如今想与大家分享遂又查到手中此本明信片的诸多故事,对其喜爱之情愈加强烈。大概了解的越多,对一份事物也会愈加珍惜吧!

ps:大家搬纪念品回来的时候可以多多去了解背后故事,这样你对它的感情就会更上一层楼啦!

pps:哈哈哈哈,真的不是第一回这样了,本来不打算买,要不然就说服了自己打算买回去送朋友,但拿到手之后越看越爱,然后就舍不得送了。

 

此行,除却山水风光,亦算小有所得~

所以在什么地方带回什么东西,尽管线上电商十分发达,线下店铺仍有不可替代之处。

正所谓——睹物忆景。


写评论/参加活动  关注  516  12

添加表情